发布日期:2025-05-17 21:22 点击次数:140
4月23日配资知识股票,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在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拉开帷幕。“五色·万象——中国传统色现代性转译研究展”以创新的策展理念,将古代艺术珍品与当代先锋创作并置,带领观众探索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现代蝶变。展览获得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支持。
红-林蓝 勃发 198x51x10
展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五行五色”为线索,通过“黑(水)、青(木)、赤(火)、黄(土)、白(金)”五个篇章,构建起一场穿越数百年的艺术对话。61件(套)展品中,既有八大山人、陈淳、黎简等明清大家的珍贵馆藏,也有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州等地的21位当代艺术家的创新之作。
罗保权 彩色琉璃 数字影像(截屏)
“五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不仅是视觉语言,更承载着深厚的哲学观念和文化体系。”策展团队介绍道。以清代王鉴的《山水册》为例,艺术家巧妙运用黑色表现水元素,同时隐喻冬天、北方与寒冷。这种文化象征在当代艺术家王绍强的《北纬29°58的星星》中得到了全新诠释。作品以东方意象为核心,结合光媒体技术,拓展了水墨媒介的边界。
罗奇 天光云影共徘徊 245x210x4
展览突破了单一媒介的局限,古代绘画、当代水墨、综合材料及数字艺术等多种形式同台对话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林蓝的金箔设色作品《勃发》以抽象线条重构赤色美学;广州美院罗保权副教授的数字影像《彩墨琉璃》则将水墨动态化,演绎色彩流动的意蕴。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邵旻的纤维作品《尘光》用600个不同色阶的红色丝线梭芯,构成传统佛画中头光叠晕的像素图像,展现了传统染织色彩的现代转化。
王绍强 北纬29°58的星星 水墨装置
为了让观众深入理解色彩背后的文化密码,展览特别设置了矿物颜料实物陈列区。八种传统绘画常用颜料——石青、花青、朱砂、胭脂、雌黄、藤黄、铅白、墨的实物展示,配合详尽的文献解读,揭示了传统色彩从自然矿物到艺术表达的完整历程。
科技赋能成为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。广州艺术博物院联合广东省博物馆,对馆藏珍品进行色度测试,使用积分球测色仪将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转化为科学数据。以王鉴冬景山水为例,研究团队从五个局部抽取色彩样本,通过Lab值数据首次从科学角度诠释了“墨分五色”的传统理论。
海报
更引人注目的是与传统色彩研究计划合作的色标复原项目。由广州美院何韵旺副教授团队按古法复原实体色样,清华大学艺科中心色彩研究所则运用超光谱分光测色设备,将石青、朱砂等五种矿物色精准转化为RGB、CMYK、Lab三种色值数据。项目负责人表示,这项工作不仅为传统色彩建立了科学档案,更为文创开发提供了精准的色彩标准。
据悉,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多场学术讲座和工作坊活动,邀请艺术家、学者与公众共同探讨传统色彩的当代转化。展览将持续展出至6月23日。
南方+记者 杨逸配资知识股票
上一篇: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 京张高铁、京津城际、京沪高铁等多趟旅客列车停运
下一篇:没有了